林彪是如何获取“常胜将军”这一雅号的?_历史故事

(作者:佚名)

林彪出道和成名最早,因在1929年红四军“七大”前后,义无反顾鼎力支持尚不是领袖而颇为孤立的少数派毛泽东,因而成为毛泽东无可撼动的第一“嫡系”,先后获得了红四军军长和红一军团军团长两个极为重要的展示平台。

朱德和毛泽东曾兼领过的红四军和红一军团,相当于国民党军队里蒋介石赖以起家的第一军,是中共赣南、闽西红军的第一主力,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余部发展而来,承载着分别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第二枪的光辉往事,也承载着江西苏区即中央苏区创始人朱德和毛泽东的荣光,无论人员还是装备的补充,毫无疑问均为优先考虑。

有这一独一无二的上佳平台,林彪较之同一个战场的黄公略红三军或者彭德怀红三军团、董振堂红五军团、寻淮洲红七军团、罗炳辉红九军团,便有更多作战任务和优势兵力上的机会打胜仗,又兼之确有用兵之才,他的声名随之鹊起,逐渐有了“常胜将军”的雅号。

但林彪究竟何时获得这一四字雅号,又由哪些人或者机构授予和记载,却已不可考,或者说没有任何最原始的证据可寻,更多的是口口相传,后来各类书籍上则是崇敬有加地依样画葫芦照抄照转。

譬如多年后的传记《林彪的这一生》中说,1932年二三月的第四次反“围剿”中,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推荐阅读:口述激情故事,更多情感口述故事访问WwW.iqinggan.Cc) 林彪率红一军团取得黄陂、草台岗伏击战大捷,“战役的全胜,使林彪善于组织大部队、大兵团作战的传闻更加为人们所折服,'常胜将军'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指挥一两万人的红一军团与后来数十万、上百万的东北野战军相比,是否属于“大兵团作战”暂且不论,“不胫而走”则是文人惯用的虚化之笔,意思无非是说,没有文字记录称林彪为“常胜将军”。

书中还说,林彪战后对部下吴法宪传授经验:“我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不管林彪从何处得来“我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这一说法,持这一说法的又是哪些人,是权威性的全体江西红军还是仅仅几个身边部下,而林彪事实上也并非真正百战百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被迫长征便是例证之一,更遑论期间大大小小的失利之战,但经书籍千篇一律煞有介事一转录,“三人成虎”,林彪“常胜将军”之名都已事实上传播开来。

最早让林彪“常胜”之名从口口相传转变为较为正式文字的人,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说到林彪,“这个二十八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奉派前来同他交战的政府军无不遭到他的歼灭、打败或者被其制服,而他自己却从来没有打败过。”

“据说”二字很好地说明之前仅仅是口口相传的特点。而“没有打过一次败仗”的说法,虽无“常胜将军”四字之名,却已有其实。

《西行漫记》使毛泽东在东西方都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令林彪美名远扬,其后随着他的地位不断攀升,渲染者有增无减。

国共第二次内战即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初到东北时从过去指挥一两万人遽然到10万余人,大兵团作战指挥尚在熟悉的过程,因而遭遇四平之战后的接连败退,一撤千里。

诸多新近归于林彪麾下,久闻其“常胜将军”大之名的官兵们不免失望,背后嘀咕或者腹诽不已。

《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记载,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李作鹏对参谋们说:“现在部队对林总意见很大,说他到莫斯科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参谋也附和道:“说林总怪话的多啦!说常胜将军变成撤退将军和逃跑将军了!”

李作鹏早年参加红军,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传令兵,班长。他和参谋们称林彪为“常胜将军”,同样是基于口口相传,因神秘的传说而产生无比敬仰,又因一时名实不符而失望沮丧与牢骚满腹。

短暂的挫折后,利用东北背靠苏联、一面接敌,蒋介石鞭长莫及,难以增援等等优厚条件,林彪开始逐渐反败为胜,最终扫平东北,挥师入关后按照毛泽东的区域经营安排,又南下席卷两湖两广,成就了一番军人可遇不可求的功名事业。

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者多。随着鞭锋所指,马蹄到处,林彪“常胜将军”之名被有意无意间再度传遍开来,而且已不仅仅局限于此。

四野参谋长萧克后来回忆说,“尔后直到主持军委工作,尤其文*后,地位更高,名声更大”,林彪被传得神乎其神。诸如“把林彪列入南昌起义第二号领导人;林彪率领起义剩余部队到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召开军事会议,林彪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斯大林听了林的方案”等等。

1971年9月林彪坠亡后,声誉一时一落千丈,但走上另一个极端的“批判”反而更使他声名远扬。

1974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书籍《剥掉林彪“常胜将军”的画皮》,首印3万册,专门批判林彪并非“常胜将军”;另一家出版社也几乎同时出版了《剥掉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林彪的所谓“常胜将军”的画皮》一书。

此前,林彪原本在公开出版物中鲜有“常胜将军”之称,更多的是查无实据的口传,但湖北人民出版社等正儿八经出书“批判”,反而坐实了林彪“常胜将军”之名。加上“文*”中小学一至十册都有林彪的语录、文章,因而他虚虚实实的传闻家喻户晓,根深蒂固。

“文*”结束不几年,随着电影《辽沈战役》的放映,林彪部分重新归于正面评价,当年的小学生相继步入青年、中年,囿于“应刻效应”,一些人很快成为林彪的“铁杆”拥趸。他们如雨后春笋( 推荐阅读:女模人乳喂富豪图,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般涌现出来,甚至比当年的狂热有过之而无不及。

多年后,萧克犹自感慨地说:“林彪虽已败亡,但多年来造舆论很深很广。”当然,他指的并非“常胜将军”之称本身,而是那些诸多外在虚妄不实的附加物。


推荐阅读:
·情感故事 群芳承欢录 我和三个豪放女的糜乱一夜
·情感故事 丈夫出差在外 妻子竟惨遭轮奸
·情感故事 口述老婆的性往事
·情感故事 我被漂亮少妇破处的真实性经历
·情感故事 大桥未久番号MIDD-971作品封面截图

推荐阅读:
·情感美文 女孩子最容易生气的N个场
·情感美文 丑女也浪漫,我爱上了眼镜
·情感美文 疯儿
·情感美文 美少妇和公公的乱伦故事
·情感美文 男人性能力不持久女人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