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节的诗句古诗(有关于母亲节的古诗)

为您写诗 献给母亲的三行情诗

  关于母亲节的古诗词

  游子吟  开放分类: 文学、古诗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2首关于母亲的古诗词 满纸爱子情,一把思母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意恐:担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5、吟:说  6、归:回来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

  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

  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

  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64岁时贫病而死。

  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

  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

  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

  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游子吟》、《杏殇》等;描绘自然景色的《与王十二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

  虽然角度不同,却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郊诗的特色。

  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

  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孟郊诗为“元和体”一种,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有“学矫激于孟郊”说。

  宋代江西诗派瘦硬生新的风格,也受其影响。

  宋人宋敏求编录《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11首,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

  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

  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关于母亲节的古诗有什么

  唐代王建的《短歌行》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关于母亲的诗句古诗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黄景仁《别老母》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杜甫《石壕吏》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李商隐《瑶池》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 王安石《十五》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王冕《墨萱图·其一》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黄景仁《别老母》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蒋士铨《岁暮到家》霜陨芦花泪湿衣 —— 舆恭《思母》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 王建《古从军》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 李白《豫章行》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 蒋士铨《岁暮到家》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蒋士铨《岁暮到家》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 徐熙《劝孝歌》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王建《短歌行》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 卢仝《示添丁》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 王建《渡辽水》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 徐熙《劝孝歌》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

  —— 贯休《上孙使君》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诗经《小雅·蓼莪》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 欧阳修《画地学书》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 孟郊《尧歌(一作舜歌,赏郑氏庄...》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

  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 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

  无母何恃

  —— 诗经《小雅·蓼莪》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6首关于母亲的古诗词,献给天下所有的妈妈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