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痴”圆梦移动 (散文)

金秋助学 点亮了谁的梦想

“写痴”圆梦移动(散文)

蒋东新

我是一个酷爱写作的人,对写作的迷恋程度可以用一个“痴”字来形容,世上有“花痴”、“情痴”、“书痴”等,而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写痴”。

乐动946 本周好书推荐

为了写作,我可以不吃不喝、不闻不问,但我不可一日无书。我是伴着书长大的,书是我的“命根子”,是我生命中的全部。我曾经卧薪尝胆足不出户闭门“苦读”六年之久;也曾萌生“发愤读尽人间书、努力识遍天下字”的豪言壮语,那段经历和感受,是我一生受益无穷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写作往往是苦乐相随、忧喜参半的,它注定作者只能成为“苦行僧”或者“孤独者”的代名词。在现实生活中,写作带给我的“苦难”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那时我在乡下中学教书,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当匮乏,报刊杂志尤少,有时不知从哪里弄到一两本杂志或几份报纸,便如获至宝,不管在什么时候,拿起就读,甚至翻来覆去地读,绝不厌倦,事后便奉为珍宝,倍加收藏。我还清楚地记得一次,那次在厕所小解,偶然发现厕所的窗户上有一张手纸,凭我的敏感,我知道那是一张旧报纸,不知是哪位“肇事者”留下的“杰作”,撕了近四分之一,简直是暴轸天物。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捡起就读,发现有好几篇上等的佳作,就“顺手牵羊”给带了回来,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至今保存。

就这样,我广泛的涉猎各类图书文章、报刊杂志等,读的文章多了,渐渐萌生出写的念头,于是拼命地写啊写啊,想早点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但作为一个籍籍无名者,要想在写作上有所建树,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远一点,困难是何其得多啊!稿子是玩命地写玩命地寄,但都如泥丸入海,杳无音信。

后来,我拥有了一个无声的“朋友”——手机,这下可方便多了,我不仅可以从手机上阅读到每天最新的新闻资讯,下载最优美的散文、小说、美文、故事、小幽默等,还可以运用手机的MP3、MP4功能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放松放松精神,调剂调剂写作情绪,以便劳逸结合,保持最佳写作状态。更可妙的是,有时灵感突现,偶有所得,哪怕只有三两句话,我也能用手机的记事簿迅速地记录下来。同时,手机也为我和我的笔友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圈,使我们能借助手机这个平台进行很好的交流和合作,这对我的写作也颇有裨益。

在手机这个无声“朋友”无私的帮助下,我的文字逐渐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拉练得渐渐有板有眼,像有那么一回子事了。1996年初夏的一天,我的第一篇处女诗作《屈原颂——写在端午》在省级报刊《文化时报》上发表,叩开了我一直梦寐以求心驰神往文学神圣的殿堂,之后,《青年知识报》、《湖南广播电视报》、《湖南农村报》、《永州日报》、《湖南日报》上相继有了我的名字和作品。迄今为止,我已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近300篇,虽说陋作还难登大雅之堂,但那毕竟是我成功的开始,我真的该好好感谢我的这位无声“朋友”,是她让我这个“写痴”圆了自己的写作梦。

谢谢你,我的无声“朋友”,愿我的写作插上中国移动的翅膀伴随着中国移动的腾飞而腾飞。

金秋助学共圆梦 青春建功新征程 2021年伊春共青团 金秋助学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侧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