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远行(兄弟远行工作送别话语)

王春龙画作 诗与远方
创投英雄会 戈壁大漠行为何值得争相参加
上11点多,就在我关了电视电脑准备休息的前一刻,电话响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谁打错了,平常这个时候只有打错的人才往家里拨电话;再就是儿子有什么紧要事情,突然想起,打进来。妻已经睡下有半个多小时,我敢忙拿起听筒。“喂,谁啊?”听筒里一时空寂,我又紧着喊“谁啊,说话!”这回似听出些声,总算传来了声音:“是我啊,我在酒泉火车站,今天下午出来,要去山东。”听筒里有些变声,听到最后,我才明白是老王哥。“啊,你不是10号左右才走的吗,怎么现在就走了,还没给你送行呢!”他要走我是知道的,但距之前说的出发日期还有好几天。清明小假期我回老家上坟,刚刚回来。就在傍晚散步进还与妻说,哪一天请老王全家吃饭呢。“哎,原来说是晚两天走。女婿他们山东说三六九出门,所以就提前了。送行吃饭,心意我都领了,昨天局长给送行了。下午3点的车出来,晚上11点多的直达火车,等会儿就上车了。听说你没回来,就没有给你说。还是那句话,我走了,情谊没走,请你带全家到山东来;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关照帮忙,今后我的档案整理、待遇处理,有机会了还请再帮忙。谢谢你的关心。”老王哥好像喝了酒的声音,声调异样。“没问题,去了肯定要找你,这边有事尽管说。兄弟嘛,就不说两家话。”虽然早就知道他要离开,但直到这一刻,亲耳听到他已经走在路上的消息,还是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是兄弟离散、终老难聚的感觉,也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这跟一家人一样,再亲的亲人,最后的生活也四散东西。唯有那种心里的牵念,丝丝缕缕缠绕在一起。“你应该给我们说说,去送送你的。”我不由得埋怨。“哦,这边有人送呢,放心。”老王哥说出了再见,我听到话筒里嫂子还有侄女的声息。“回去了来个消息,祝你们一路顺利。”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送行时不大说一路顺风这个话了。顺风,难道是怕随风而去?
  
  放下电话,我敢忙找出日记记下老王哥离开打来电话的事情。这是一件重大事情。
  
  老王哥是和我一起进入这个曾经神秘而又特别的小城的7名同乡中的老大哥。忘不了30多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同乘一辆大卡车,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奔波到了戈壁深处;忘不了我们挤在一个大通铺上度过了离开家乡的最初一段时间;忘不了他们这些大哥开初对我这个刚刚走出家门懵然无知小兄弟的多方照顾。参加工作一个多月的集训之后,我们分配到不同的服务部门,他去食堂做饭,我到理发馆学艺。在大食堂里,我经常得到他的关照,比如多给半勺菜什么的。在时光变幻的几十年里,虽然我们工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兄弟情感历经波折保持在比较好的水平。在我到机关工作的时候,帮助一起的弟兄们包括老王大哥是我的责任。他于1990年代中期食堂解散之后,到机关从修理工开始,成了营房管理员,并一直干到去年退休。他常说,得到了我的帮助,要感谢我。我说不必,因为你能干,才有机会。我心里想,能帮大家的忙,是我与大家的机缘。
  
  比我年长近10年的老王哥是参加过西藏剿匪战斗的三等功臣,如果有文化,他早就在西藏提干了。他复员之后,参加当时的乡村招工,我们才有机会走到一起。在认识他的好多年里,特别是分别在不同单位工作的时候,对他的了解仅仅是同乡,会做饭,朴实热情。那时候我们一些同乡每年总会聚到一位单身老乡那里玩几次,而他就是为大家操心做菜的兄长,那时都比较年轻,想法简单,在一起胡吃海喝,每每有醉者才算尽兴。老王哥当然也是能吃能喝者之一。但他又很会保护自己,喝到一定程度就不见了人影。而真正了解他,还是他到机关工作我也回归到机关的这些年。看着他工作越来越熟练,与上上下下关系处理的越来越活络,就清楚他的心计不在任何人之下,而且适应社会、把握左右的能力相当强,值得我好好学习。这些年,我在沉浮跌宕里更多地看到,过去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老乡朋友们,越发显得思路广阔,阅历丰富,能力了得。他们活套、会来事、善于捕捉机会、行动能力强,办了许多我不可想象的事情;到是像我这样的人,小有文化,空有观念,局限了行动能力,个人的大事几乎都没办成。人与人,事与事,一个认识决定一种行为。如果不做比较,实在看不出大家进步的时候,自己落后了多少。
  
  30多年有多快,留下了什么,从兄弟们各自的生活里都能看到。有两位老哥已经退休,抱上了家孙外孙;一位早年调走,一位退养后长住兰州,加上现在老王哥的离开,守在原地的,还有4人。值得庆幸的,我们都还在人间,没有提前溜号。一直跟老王哥在一起的老丁哥,说起老王哥就咂嘴:老王那人,人精了呢。老丁也是同乡,也是现在我认为人精里的人,一开始做酱油,后来买肉,受了公伤后,被我要到单位的文化活动中心搞服务,改革中到机关搞收发,直至现在。他和老王哥在一个办公室有近10年。过去他常说老王哥的笑话:哼,寡妇们一叫修哪里,跑得可快了;他的酒喝不完呢,那个弄工程结账的也得送啊!你看他,天天嘴上叼着个烟,都是不花钱的。我听到了就会说老丁哥:别这样说了,搞工程的送点子啥是现在的风气,他不干,别人干这个,也得送。他抽烟你还羡慕?他那是吃亏呢,让别人的烟薰出了烟瘾,将来他不干这个了,还不得自己买烟抽?抽烟也不是什么好习性,身体的损害,还不得自己扛?占便宜也是吃亏,你老人家还不明白?你一点占不上,你养两个孩子过去那么困难都过来了,现在那儿比别人差?老丁便不再说:就是跟你说说。我说,你别惦记别人,想想自家的好日子,多好!
  
  记得1990年代末的几年间,我与老王哥有过一段时间的隔阂,原因比较复杂,就不方便在这里说了。只能说,人人都有弱点,他的某一点错误确实是影响兄弟感情的。但是后来我还是原谅了他,还是尽量用正常的人性的角度来审视他,他也一直在我面前显得小心翼翼。这样的时候对于我或者他都是不好过的。好在时光这东西磨平的东西很多,渐渐地忽视或者我惯常地大度看事情,让他终于放下心来。近些年来,我们又恢复到过去的密切联系里。他的家事、工作都常常来与我分享,我有事情比如修理什么也是张口找他。在他退休时,我向他提供了必要的办理待遇的政策意见,使得他有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结局。为此,他还专门请我们吃饭。我说他,你这完全是不必要的。不单单是你,任何一个单位的同事,有需要有机会,我都是一样帮助的。当然,饭还是吃了,侄女出面,说:好久没跟叔叔阿姨在一起了,记得小时候老从您家里借书,我的今天,也有您的功劳,感谢您呢。呵呵,现在的孩子不得了,特别是大学毕业当上天下第一旅宣传科长的少校女军官。
  
  终于远行了。我想起之前他跟我谈到的纠结。女婿在山东,姑娘也不能再两地分居熬下去,主动要求转业回去。就这一个孩子,她一走,我们也得跟着,还得跟着看外孙。正好退休了,那边环境毕竟好些,就跟着过去吧。老家父亲早亡,母亲前年过世,再无多大牵挂。只是这辈子就一个女儿,生下了孩子也性别人家,心里不那么得劲……我说生了女儿享福,没负担多好,不像我们这养儿子的,事情完不了的。当然我也理解,传统观念在每个人心里的印迹,不是说想开就能开了的。但这也不是随谁的意志的事情。在现今社会,地里种什么,不还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么。盘算着他30来个小时就能抵达,再踏上土地,就到了山东的地面,心里由不得有几分新鲜又有几分忐忑,像是我去了样。离开故土,老王哥的这一刻,心里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终究是都要走的,远行近别,老王还是老丁,没有永远不变。像榆树上的榆钱,黄了就会飞舞四方。人长大了离开了父母,活老了又各自选择终了的栖息地。老王哥不过是早走一步。惶?是的,分别与送行,特别是一个人远离故土的时候,一定是惶的。这正像有人问我将来去哪儿的无法说清一样。我舍不得故乡,那里还保留着故居土地,有我的父老遗迹;但我今天怎么能决定了未来?我的明天,并不是我说了怎样就可以算数的哦!
  
  好几天了,每到办公楼,总会向老王哥曾经的办公室看几眼,期待一个身材中等胖乎乎、圆圆脸、高发际、面如佛的面孔出现。我明白这是幻想。老兄远去,我唯有遥遥送上美好的祝愿:保重身体,心情快活;来年相见人面依旧,情谊依旧!
  
  2012年4月11日   赞                          (散文编辑:文学范网)

我们的友谊,最终消逝在了朋友圈

相关推荐